去年以来,长武县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摘帽不摘帮扶”,倾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稳定帮扶力量,提升帮扶质量,巩固帮扶成效,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
——着眼持续攻坚,稳定帮扶力量。该县始终贯彻“五个稳定”原则(包抓单位稳定、常驻人员稳定、非常驻帮扶干部稳定、帮扶对象稳定、政策措施稳定),严格落实《关于深化“四支队伍”日常管理打造脱贫攻坚帮扶铁军的意见》要求,加强“四支队伍”管理,狠抓干部作风建设,针对全县92名“第一书记”、420余名帮扶干部实际情况,在保持整体队伍稳定的基础上,派强用好、调整优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确保“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日常管理,继续推行扶贫政策常态练兵机制,深入开展能力培训、述职评议、产业试点、干部传帮带,进一步增强了“四支队伍”的工作谋划、组织领导、管理治理、发展产业、扶志扶智等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配强村级班子,打造战斗堡垒。该县坚持把村级领导班子建成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头雁”,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清理补配村干部107名,完成了11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建任务,13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一肩挑”;认真做好村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从回村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高素质人才中选拔后备干部687名,通过设岗定责、挂职锻炼、参与村组工作进行培养锻炼,打造了一支“后脱贫时代”的高素质工作梯队。充分发挥班子示范、党员带头作用,深入落实支部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员戴党徽,开展“共产党员户”标识悬挂工作,全面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党员跟着组织走、群众跟着党员走,打造了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
——落实帮扶措施,巩固帮扶成效。建立了镇(街道)科级干部走访贫困户制度,坚持县镇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创新开展了以“三送三帮三解”为主题的“六必访”活动,广泛宣讲扶贫政策,“面对面”培训生产技术,积极代办服务事项,大力推销扶贫农产品,开展惠农助农活动,强化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注重排忧解难,针对群众的现实困难,出实招,用实劲,真情帮扶,排忧解难,不断提升帮扶实效。激励干部敢担重任,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年共走访贫困户6277户,为群众解决问题130余件。
——发展增收产业,筑牢致富基础。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瞄准短板弱项,聚焦产业发展,借鉴成功经验,立足特色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围绕“3+N”(即:已经形成产业化运营的苹果、核桃、劳务输出3大主导产业和N个区域特色产业)的产业扶贫思路,进一步做强苹果、核桃和劳务输出等品牌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中药材、食用菌、黄花菜、甜瓜等种植产业和生猪、黄牛、羊、鸡、獭兔等养殖产业,实现了产业加快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目的。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年清零行动”,深化“三变”改革,推广“村党支部+集体经济”模式,省级示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市级示范村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坚持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建立脱贫攻坚成效反馈机制,定期对各帮扶单位帮扶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考核,加强督导指导,严格落实“问题墙+回音壁”等制度,重视问题反馈,深化督办整改,严肃问责追责。严格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运用督查考核结果,采取评先评优、奖励鼓励、选拔重用、关心爱护,去年共表彰优秀驻村工作队50个、优秀驻村干部100名、优秀扶贫村官30名,提拔重用“脱贫一线”干部12名,真正实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待遇上保障,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激情干事、贡献力量。
(县委组织部 范 琨 王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