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有着数不清的赞誉,可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有了更多的要求。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在领受这些光环的同时,更应该恪尽职守,廉洁从教,为自己增光添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个规范是有关于廉洁从教的,它明确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廉洁从教。
我认为在新时代,廉洁从教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第一,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廉洁。一个人,不管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站在什么样的岗位,都应当坚守廉洁,抵制腐败。教师要通过教书来育人,自己必须首先修身养性,思想品德高尚。为人,必须做到清廉、洁白,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正如《礼记》中写的:“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这样,教师才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师道”才能确立,才能教人为真,为善,为美,才能使学生和社会中的人们敬而学之。
第二,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新要求—廉洁。由于教育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先进思想和知识、技术来教育后代,承传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历史文化。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教师不仅是社会的主人,还是掌握知识的一部分,特别是当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的大风潮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的思想意识向教师进攻,处处向钱看,以教谋私现象在一些教师身上时而发生,个别教师时时处处总在考虑个人得失,有机会就贪、馋、占,总想刮学生的油水,占他人的便宜,丑行累累。这样的教师,即使学问再高,怎能对学生起师表作用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努力使自身的言行符合职业要求,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修身慎行,廉洁从教。
第三,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廉洁。历来的人才标准都包含了德、才两大方面的内容。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处处时时为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时,他的道德品质必然是优秀和高尚;反之,一个人时时处处总是为个人的私利、贪、占集体和社会及他人的利益,其道德品质就会丑陋、卑劣。前者突出表现为廉洁。人民教师培育的"四有"新人就是一批廉洁奉公、一心为社会、一心为人民利益的接班人。教师的廉洁有利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品格。
在我看来,廉洁从教不是装样子,更不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它是实实在在,是从内心到行动上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在经济大潮下,有少数教师被物欲冲昏了头脑,“一切向钱看”,毁了自己的一切,更毁了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美好形象。所以,教师要崇廉戒贪,主动承担廉洁责任,才能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强化廉洁行为,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这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廉洁自律精神,更是一名教师最根本的道德修养。
(枣园九年制学校 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