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苦难是一笔财富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引用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近期,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了深入学习。作为黄土地的儿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所经历的“五关”( 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的思想上产生了相隔历史空间的共鸣,精神上得到了洗礼,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对脚下的这方黄土地也产生了深深了爱恋,他面对苦难的选择时刻激励着我要不惧严寒,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我深刻地认识到:苦难是一笔财富!

 苦难是一笔意志财富。

 一个人面对困难的选择彰显着他骨子里的气节。总书记十五岁就从大城市下放到农村开始了知青生涯,住土窑、睡土炕、挑扁担、参加基建他从一个城市青年转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面对苦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融入了这片黄土地,一下子就是七年。我想,正是这看似平淡、看不到尽头的苦难岁月锻造了他坚毅的意志,在这股坚毅力量的支撑下,他带领曾经的梁家河村不断改进生产生活,乃至如今带领着中国人民集体脱穷帽、奔小康,这意志是总书记自己乃至中国人民的财富。

 作为基层工作者,深入户里田间、与农民打交道是我的必修课。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扶贫”成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农民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所面临的困难都是我们要攻克的难题,我将时刻以总书记知青岁月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奉献基层的坚定意志为标杆,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去,让自己的意志从中得到磨炼,更加坚毅。

 苦难是一笔格局财富。

 一个人有多大的担当,就有多大的格局。总书记从一名城市青年投入到农村成为知青,再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他担任国家主席,一路走来为他开疆辟路的不是运气、也不仅仅是努力,更重要的是勇于为民担当的格局。当村支书时,他一心想着谋发展促改善,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当上了总书记,他想着共同小康,实行精准扶贫。他心里从来装着的不是自己而是集体,他胸中里挂着的从来不止自己的小家而是国家,他眼里看到的从来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大义。他的担当成就了他的格局。

 经史对比,我们扪心自问,工作中面对落后守旧止步不前的面貌,是否做到了勇于开拓创新?面对未来的竞争,是否立足实际,立足长远,大胆谋划?面对不同的声音,是否做到了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是人民的仆人,我们不但要做抗压型领导干部,更要做担当型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努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格局。

 苦难是一笔精神财富。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七年知青岁月,那日复一日艰苦的生活和劳动对总书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磨炼出了吃大苦、耐大劳的意志,锻造了不避艰辛、不怕困难的品质。总书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读到这里,我深刻地理解了总书记强调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意义。他与民共苦过,他懂人民之疾苦。作为基层纪检工作者,我们也要向总书记那样走到群众中去,才能察民情、体民忧、知民需、解民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捍卫党纪党规,让群众的苦难成为我们的苦难,让我们同群众一起攻坚克难的历程成为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指引我们走的更远!

 

(彭公镇纪委)

 

 

上一篇:秋 思

下一篇:筑 坝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