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基层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违纪违法的易发多发区。从纪检监察部门案件查处情况来看,基层“微腐败”涉案人数多,涉及领域广,违纪手段多,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容易反弹,影响程度深。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严重危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在新形势下,探究基层“微腐败”的治理路径,对于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多维度管控、一体化推进、系统性预防,坚决向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行为亮剑发力,全面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
一要坚持以教育为本,筑牢“不想腐”的防线。一是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因岗施策、因人施教,采取靶向施治,使教育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纪党规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二是提升教育的影响力。依托廉政教育等基地,精心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真正回归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如一追求高线、远离红线、守住底线,形成并巩固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追求。三是拓展教育的实用性。引导村社干部积极转变思维,把握好东西部协作、苏陕协作等契机,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致富经验、管理经验,持续开展干部技能培训,不断强本领、练内功,当好发家致富的带头人,把对职业的定位提升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促使党员干部不想腐。
二要坚持以惩处为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一是从严从实开展正风肃纪。聚焦疫情防控、扶贫领域、涉黑涉恶、民生领域、重点领域等专项整治,整治要抓早抓小,注重下真功、动真格、出实招,切实管住科股长弄权、村级老爷官等乱象。二是稳中求进深化审查调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聚焦扶贫领域、工程招投标、涉黑涉恶“保护伞”、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腐败问题,从关键的人、关键的事、关键的问题着手,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贪污贿赂、吃拿卡要等微腐败行为,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三是科技发力强化监督管理。以“大数据”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运用科技化监测手段,有效运用民生大数据监督平台,全时段、无死角、零延迟地盯住干部的微权力,严防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实现让科技发威、让腐败无处遁形。
三要坚持以制度为纲,扎紧“不能腐”的笼子。一是强化全面公开。拓展村务公开成效,优化完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重大事项公开机制。公开内容采取每月“清单式”在村民微信群、公开栏、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布,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二是坚持堵疏结合。组织、民政等部门要根据行政村管辖人数多少,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足额保障党建工作经费和村级办公经费。同时理顺村级报账机制,规范干部报账流程,防止“把真账做成假账”。推行镇(街道)纪委强化指导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监督质效,解决村务监督弱化、制度“空转”的问题,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深化“以案促改”。全县各系统、各单位深入反思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结合自身特点,切实抓好制度的“废、改、立”。通过健全更加科学缜密的制度体系, 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体制。
(中共长武县委党校 武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