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戒除“贪婪心” 清白用公权

   “一直根植在内心的贪欲萌生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扭曲。贪钱手段不断升级,就这样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感觉当时是拒绝不了,刚开始人家给拿20万元,我只收一两万,到后来越来越不能拒绝。”一些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贪欲焚身、利用职权牟利的领导干部在被查处后,发出了痛彻心扉的忏悔。

中国古书有云,爱财为贪,爱食为婪。贪婪,是需求多而不知满足,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膨胀和异化,是一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病态心理。这种病态心理,往往催生虚荣、攀比、过度占有的欲望。古人早就认识到人性中的优点与弱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鼓励扬长避短、祛恶扬善的修身准则,如,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做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摒弃虚荣。必须守好内心净土,净化精神世界,筑牢思想防线,严以修身、防微杜渐。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时常警醒自己从政为官是为了什么,从政为官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头,私利、贪欲自然没有放纵之地,坦荡清白、心底无私。修身做人如此,治国济民更须如此。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执掌一方。如果“贪婪”的洪水冲破理智的闸门,就很可能会利用职权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或贪污受贿,或违规经商、利益输送,不择手段攫取财物,肆意践踏党纪国法,来满足自己贪婪心的“黑洞”,最终反被吞噬。与普通人相比,领导干部“心有猛虎”,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自古当官发财两条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许多案例已证明,深陷“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泥潭不能自拔,丢弃初心,偏离轨道,最后只会落得一无所有乃至身败名裂的下场。

(水工队支部)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