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武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聚焦长武 >> 正文

长武县乡村振兴局“四个紧盯”,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

今年以来,长武县狠抓乡村振兴各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管理,紧盯资金风险点,以健全制度为抓手,形成了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四个紧盯”监管体系,确保了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有力发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保障作用,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

紧盯项目谋划,防范投资风险点。健全完善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严把项目申报关口,做好风险预判和防范,防止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对于产业类项目,分析市场前景,预测投资效益,做到“四个不纳入”,即:经营主体不明确的不纳入、效益不明显的不纳入、不能保值的不纳入、有同类闲置资产的不纳入。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瞄准影响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解决基本刚需,做到“四个优先”,即水、电、路、讯基本硬件保障能力不高的村,医疗、教育、文化公共服务薄弱的村,脱贫攻坚期未投入资金项目较少的村,村级阵地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

紧盯项目审批,防范法规风险点。认真学习贯彻《城乡规划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坚持“先落棋盘、再落棋子”,运用“多规合一”的发展设计思路,综合考虑煤矿采空区、地质、水源、人力等因素,对村庄布局整体研究,明确边界要求,统筹科学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法规政策,组织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行政审批等部门进行评审,做好专业分析评估。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防止“大棚房”等违规设施。

紧盯资金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点。把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管理使用作为乡村振兴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关注的重点,加强权力约束,县级主管部门和镇(街道),至少指定2名工作人员(项目管理员和财务人员)共同负责本单位衔接资金管理工作。对涉及乡村振兴的三重一大、惠农补贴发放、社会救助、援建资金项目等群众关注的重点事项,进行集体决策、公开公示、民主监督。建立重要情况通报、重大事项备案报告、关键节点权力运行监督等制度,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监督,让项目资金的决策权在阳光下运行。落实谈话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同各相关单位负责领导谈,各单位党政负责同志同工作人员谈,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紧盯后续管理,防范资产风险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投入资金建成的项目,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清单台账,坚持“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防止资产损失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一是做到有人管,县级成立资产管理专班,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镇(街道)成立资产管理办公室,村级落实护路员、供水管理员、电力检修员、光伏巡检员等。二是做到有钱管,对于公益类资产,通过镇村筹、部门支、社会引方方式,落实管护费用。对于经营类资产,在经营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管护费用。三是做到有章管,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对资产的转让、拍卖、置换、报损、报废等处置,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坚决禁止随意处置资产。

今年以来,长武县聚焦“巩成果、抓衔接、促振兴”这条主线,紧盯过渡期目标任务,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绩效,以健全制度为抓手,形成了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四个紧盯”监管体系,即紧盯项目谋划,防范投资风险点;紧盯项目审批,防范法规风险点;紧盯资金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点;紧盯后续管理,防范资产风险点,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合规和高效使用。明确支持重点、优化分配权重、加大整合力度、撬动社会资本,立足实际,将资金使用好;在补短强弱上出硬招、在示范创建上出实招、在带动增收上出真招、在公共服务上出好招,注重实干,将项目谋划好;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过程监管、提高能力水平、强化结果运用,提高实效,将绩效评价好;完善项目库建设机制、健全负面清单机制、规范资金拨付机制、落实联席联审和调度机制,推动实践,将机制衔接好,严抓实管,做实做细风险防控,聚焦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和资产管护,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有力发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保障作用,将脱贫成果巩固好,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县乡村振兴局 谢静华  



聚焦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