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不畏难,韶华易逝莫等闲。干群同心苦亦甜,脱贫致富志愈坚。这是一位朋友在我参加工作时送给我的一首诗。作为一名90后,曾经在大学校园时,脱贫攻坚对我来讲似乎很遥远。2016年,当我走上工作岗位,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看到一个个贫困群众因为我的帮助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运。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相信自己是被爱着的。”我却要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着贫困群众在我们的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响了反贫困斗争的攻坚战。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30多次国内考察都涉及扶贫,连续5年新年国内首次考察都看扶贫,走遍连片特困地区,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2013年至2016年,全国累计减贫人口5564万,年均减贫超过1300万人。这样的成绩,这样的力度,世所罕见。有国外媒体不无感慨地称赞,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长武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甘宁革命老区县,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巨家镇地处陕甘交界,距长武县城40多公里。由于距离县城远,相对闭塞,经济发展滞后。2016年,这里成了我走出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生活艰难,靠天吃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编的顺口溜是对这片贫瘠土地的真实写照。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镇党委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1399”的总体思路,坚持“‘一长两短’规划到户,产业有路子;‘综合公岗’增设到村,就业有位子;‘水电路讯’建设到组,共享好日子;‘扶贫政策’落实到人,温暖心窝子;‘志智双扶’培训到根,挺起腰杆子”的“五到”做法,聚焦精准要义,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
岁月辗转成歌,时光流逝如花。从大学校园到工作岗位,从家庭温室到扶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用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了群众的真心点赞。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贫困群众在党的好政策帮助下,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一幕幕,一个个感人的画面挥之不去。我们镇党委书记高莉萍,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柔弱的女性,她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母亲,她还是一个妻子。但许多时候,她似乎只记住了她是一个扶贫一线的镇党委书记。2018年6月,一天深夜,在一次防汛救灾中,她一脚踩空,脚崴了。可她只休息了几天,就重返工作岗位。每当我们想喘口气、歇歇脚时,就会想起高书记她一瘸一拐的样子。虽然在一个县城,但是,由于扶贫任务重、工作忙,有时忙起来,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
贫困户闫兴财,今年90多岁行动不便,我多次帮他买药、买菜。2018年年初,老人一直感觉身体不适,但因舍不得花钱,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我与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医院为闫兴财进行诊治,5月份老人被查出患有脑血管瘤,需要做开颅手术,我立即帮老人办理转院手续。老人出院后,按照健康扶贫政策,我积极帮他办理报销费用手续。探望老人时,他热泪盈眶。那一刻,常常抱怨命运不公的他,眼睛里没有了疑惑,有的只是激动的泪水;嘴里没有了责难,有的只是说不出的喜悦。颤颤巍巍的拉着我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们!谢谢党的好政策!”那一刻我潸然泪下!但我的心里是温暖的,是充实的。诸如此类事情只是我们巨家镇脱贫攻坚战线上最不起眼的一个缩影,有的同志为贫困户协调解决看病就医、就业择业等事宜;有的同志贫困群众住院期间提供亲情般的陪护;有的同志为贫困户推销苹果、鸡蛋等土特产。一个个扶贫干部的努力共同绘就了齐心摘穷帽,合力奔小康的壮美蓝图。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之付出的切实行动,令世界惊叹。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将贫困群众的疾苦牵挂于心,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作为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共产党员,我为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倍感自豪和光荣,同时我也深深的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在新时代的扶贫战线上,在基层这个广阔的舞台,在每个贫困群众的心中,我们都是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3年的时间,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将更加艰巨,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决战中。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一定能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蓝天,点亮希望之光!共同汇聚出脱贫攻坚的滚滚洪流,书写脱贫攻坚的不朽传奇!
(长武县巨家镇纪委 高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