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说“忠”

 

为人处世要忠诚,是根植于国人心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新华词典》对于“忠”的释义是:赤诚,尽心竭力。古人云:“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之德,莫大乎忠。”由此可见,“忠”是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也是最高品德。

尽心竭力谓之忠。《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就是对事尽心竭力,待人诚实守信,于家克勤克俭,奉国尽忠职守。上至国家,下至家庭,乃至个人,无不如此。反观凡事摇摆不定,做事虎头蛇尾之人,应人之事而不尽心,为官做宰却不为民,做“好好先生”“了了大人”,于国于家皆无望。

心无旁骛谓之忠。“忠”,从字形来看,心之为中,不偏不倚,也就是忠心不二、公正无私。公生明,偏生暗,唯有心底无私、刚毅正直,为人忠诚可靠,做事心无二意,处世公正有度之人,才称得上忠臣良人。正所谓“私德有亏,难持公器”,三心二意、随风摇摆、偏听偏信的“墙头草”,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委以重任。

赤诚良善谓之忠。孟子有云:“教人以善谓之忠”。唯有心怀仁德、赤诚直率、忠厚善良之人,才能做到内安于心、外尽其责、推己及人、爱人如己,为国为民尽忠职守。自古之奸佞小人,多为凶狠残暴、逢迎拍马、妒贤嫉能、背信弃义之辈。有语云:“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德才兼备是为圣人。”圣人稀有,我等凡人宁为才差德高之人,不做才优无德之辈。

作为以“忠诚干净担当”为座右铭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以“忠”为先,为国家尽忠职守,为事业尽心竭力,工作中心无旁骛,生活里赤诚良善。正心立志,正行立威,正身立德,如此,才能“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也才能安心立命,一身正气,不惧风雨。

(长武县纪委监委 冯君兰)

 

文学作品